原标题:古蜀賨人 东方的斯巴达人
4月5日,华西都市报副刊《宽窄巷》推出“四川百家姓”大型系列报道,介绍了发源于四川本土的姓氏,多次提到古巴蜀土著居民“賨(cónɡ)人”。尽管在报道中对賨人有一些介绍,但大量读者致电华西都市报热线028-96111,希望能详细介绍賨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以及现今后裔情况。
由于賨人贯穿了四川姓氏发展的全过程,至今仍有源自賨人的姓氏流传巴蜀,在此后的“四川百家姓”报道中,賨人仍将是四川姓氏历史中无法规避的重要部分。为满足读者需求,本报特邀请对賨人颇有研究的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傅昌志,为读者讲述賨人的故事。
这个民族为啥叫賨人?
傅昌志家在四川渠县,渠县曾是古代賨人聚居的地方之一。賨人到底是怎样的一支民族,和四川有怎样的关系?
傅昌志说,賨人是生活在渠江流域长达3000多年的一支少数民族。渠江是嘉陵江的一条支流,全长720公里,有两个源头,东源州河出自川陕两省边界大巴山西南麓,北源巴河出自川陕两省边界米仓山南麓,在渠县三汇镇汇合后,称为渠江。在中国古代,大多的民族择江水、湖泊而栖,渠江在一定意义上是賨人的母亲河。
賨是古巴蜀一带少数民族对赋税的称呼。相传在秦并巴蜀后,賨人先祖板楯蛮在秦与楚的战争中异常英勇,获得世代减赋的优待,賨遂成了其所在民族的别称,賨人由此而来。
賨人是巴人的一支吗?
曾经有人说,賨人是巴人的一支。不过,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个说法可能并不准确。賨人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传说,讲的是在秦昭襄王时期,秦人募集賨人射杀白虎的故事。文献中记载,当时巴蜀地区白虎作乱,賨人用弩射杀白虎,显得十分积极。
事实上,白虎在老虎的种群中并不常见,秦灭巴蜀后突然出现白虎作乱的事情,是十分蹊跷的。再来看同期的巴人,他们的图腾正是白虎,他们崇拜的首领廪君传说中死后灵魂化成白虎。巴人每每祭祀白虎,过程都十分虔诚。白虎可以说是巴人最崇拜的图腾之一,甚至用活人的血祭祀白虎。
在此,我们要相信,古人对图腾的崇拜是非常虔诚的,如果賨人是巴人的一支,射杀崇拜的图腾是万万不可能的。
在这里,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秦人所说的白虎作乱,可能指的就是巴人作乱。秦灭巴蜀后,巴人对秦的抵抗几乎没有间断。賨人和巴人可能有世仇,秦人正是利用这一点,用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打击土著政权。
賨人是夏人的后裔吗?
賨人有典型的蛮族特征,勇猛彪悍且善歌舞。在巴渠上古墓葬挖掘中出土的青铜兵器,证明了賨人还是非常优秀的铁匠。冷兵器时代,优秀的冶炼技术源自于战争的推进。
在秦灭巴蜀后,卓文君的先祖被迁到临邛时,在四川西部的土著居民还大量使用兽骨和石器制作的农具,和賨人有很大差距。可以说,賨人有着当时巴蜀土著居民中相对先进的科技水平。这样的科技,是他们在渠江流域开发出来的,还是从外面引进的呢?
在一种观点中,拥有尚武精神的賨人很可能是夏人的后裔。夏朝被殷商灭掉后,分为两支向南方逃遁,落户在中立山的一支自称为彭人,落户在清江流域的称为巴人(有巴、樊、瞫、相、郑五姓),这两支部落因图腾信仰不同而长期对立。
因为自然资源的优势,巴部落逐渐强大,在与彭人发生战争后逐渐得势。公元前2000年,彭人沿着嘉陵江迁徙到渠县一带繁衍,逐渐形成后来的賨人。可以说,賨人很可能是和巴人共同组成夏朝部落联盟的两个部落之一。
后来,巴人和賨人在川东一带既有战争也有民族融合。这被很多人认为賨人是巴人的一支,也是有根据的。
賨人为啥称为七姓蛮?
商周到战国时期,巴蜀腹地在三星堆一带,主要的社会形式是以部落为主,蜀国还基本上处于有氏无姓状态。也就是说,只有部落的名称,没有个人的姓名。与蜀国不同的是,活动于川东北地区的賨人率先有了“鄂、罗、朴、昝、度、夕、龚”7个姓氏。在那个年代,賨人也被称作七姓蛮。
在此前的“四川百家姓”报道中,华西都市报详细介绍了賨人姓氏中的昝姓,这是賨人七姓流传至今族源最为纯正的一个姓氏。可以说,賨人的血脉至今仍在四川的土地上被传承着。
据1985年渠县的专门统计,渠县罗姓人口有26180人,朴姓8人,度(庹)姓197人,龚姓3886人,昝姓80人,鄂和夕已经没有了。除昝姓外,其他姓氏的源头已很难分辨。
賨人去哪了?
成也战争忘也战争
如今,賨人已不在少数民族之列,但流传下来的姓氏却又证明,賨人的血脉并未从巴山蜀水消失。那么,他们到底去了哪里?追寻賨人战斗的踪迹,我们发现,善战的賨人因战争而辉煌,也因战争而消亡。
复仇之战:参与武王伐纣
賨人,至今仍有着大量的未解之谜。他们尚武,帮助过大量的中原政权进行战争。据记载,周武王即位后的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当时被称为彭人的賨人祖先,就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据说,参加战争的车兵有300乘,士卒达4.5万人。虽然古人记载战争参与人数时往往有些夸张,但賨人所派的部队几乎也相当于一个坦克师和几个步兵师了,几乎是倾其所有参战。
这场战争,对賨人来说,显得非常奇怪。朝歌距渠县的距离是非常远的,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四川。史书记载,在武王伐纣中,賨人一直作为前锋冲杀在前,玩了命地打仗。賨人为了一块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土地如此拼命,理由在哪里?
事实上,这场战役证明了賨人是夏人之后的可能性。賨人曾经是夏朝的联合部落之一,纣王先祖殷人集团把夏朝灭亡后,他们从中原被赶到了湖北,最后又被巴人赶到四川渠县的地界,这样的仇恨积累了很长时间。可以说,賨人之所以在川东北定居,都是被殷人的穷追猛打所赐。
周人的先祖后稷的子孙也曾辅佐过夏朝,后来夏朝衰落后,跑到陕西、甘肃一带发展。可以说,周人和賨人都是曾因殷商而被流放的,这场战争是夏国统治集团的一场复仇之战,賨人在对殷商的战争中奋勇争先就不足为怪了。
从这场战争开始,賨人在古代的战争威名开始彰显。他们锻造业发达,在战争中每每冲锋在前。
得名之战:参加浮江伐楚
秦惠王时期,司马错率巴蜀兵众10万,浮江伐楚,其中賨人的先民板楯蛮再次成为秦人的先锋。在这场战争中,秦人获得楚国的黔中郡(今湖南常德),这是秦侵攻六国南线的一次重要战役。论功行赏,板楯蛮被减免赋税,因巴地称赋税为賨,板楯蛮自此有了賨人的称谓。
浮江伐楚发生在秦灭巴蜀 30多年后,大约在公元前280年。秦灭巴蜀的30年中,巴蜀土著势力的抵抗不断。对攻入蜀地的秦人,賨人却协助其奋勇作战,似乎显得很不合情理。
事实上,从賨人射虎的故事中,是可以看出賨人和秦人的关系的。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賨人和信仰虎图腾的巴人有世仇,秦灭巴蜀和浮江伐楚之间的这段时间,巴人仍在进入渠县一带賨人的领地,蚕食他们的生存空间。按秦人的说法,当时白虎危害天水、成都、阆中、汉中等地,指的就是被灭国后仍在活动的巴人“游击队”。对杀“白虎”的人,秦人给的赏赐是“邑万家,金帛称之”。由此可见,秦人对“白虎游击队”的头疼程度。
在对“白虎游击队”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秦人自然亲近和“虎巴”有仇的賨人。賨人用白竹做的弩,是当时十分先进的武器。賨人利用武器优势,打击巴人“游击队”,获得了非常大的胜利,获得了秦王的嘉奖。但秦人并没有把这个“以夷制夷”的政治手腕写得那么通俗易懂,最终变成了賨人用弩协助除去虎患的典故。
在法律严苛的秦国,賨人即使杀了秦人也未必会被判处死刑,赔偿一些青铜制品和酒就能了事,可见在秦人伐楚时賨人已得到了和秦人同样的政治地位。在巴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仅有賨人利用这场战争获得了赋税的减免,而巴人并没有这样的待遇。可以说,賨人当时虽然是秦国的一支雇佣军,但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反秦之战:参加平定三秦
秦二世时期,项羽和刘邦发起推翻秦朝的战争,一度成为秦人雇佣军的賨人又成了刘邦的先锋,帮助平定三秦。賨人和秦人为何反目?明确的记载并不多。在此后的楚汉战争中,賨人又协助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汉代的兵马俑中,賨人排在汉军的前锋部分,证明賨人这支自由的佣兵集团已经依附于刘邦。
从刘邦对賨人后来减免赋税的做法中可以发现,在汉初时期,賨人可能和刘邦集团达成了一些政治交易。刘邦采用秦朝的做法,对賨人七姓减免徭役,岁出賨钱四十,别的民族是120钱。又把賨人的战斗舞蹈引入宫廷,以表示尊重。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东方的斯巴达人賨人再次完成了一次政治转向。作为一支战斗民族,根据天下大势及时完成转向是必须拥有的政治素质,賨人再次得到了发展。
反汉之战:响应黄巾起义
东汉桓帝时期,从刘邦时代传承下来的对賨人的优待政策,被腐败的地方政府打破,在渠县一带的賨人响应黄巾起义杀官吏。因为賨人一直经历战争,战斗力超强,朝廷数次镇压都没有效果,賨人被誉为“神兵”。
后来,賨人又敬信张鲁的“五斗米道(道教)”。张鲁在阳平关被曹军攻破,前往依附的賨人首领杜濩,不久与张鲁、巴七姓夷王朴胡举巴、賨民依附曹操,这件事发生在215年。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依附曹操,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部分賨人成为魏国的重要战斗力量。在蜀汉的賨人被编入蜀军,与青羌骑兵一起,成为蜀汉政权的军事中坚。
成汉政权:从历史中消亡
五胡十六国期间,賨人李特在天下大乱时,不依附于任何政权,建立了成汉政权。这是賨人在历史上最后的辉煌,最后被东晋所灭。自此后,賨人就从历史中渐渐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武侯祠,就是成汉政权的李雄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
讨伐三秦时留在西北的賨人和当地胡人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集团。留在四川的賨人逐渐在汉人的大量移民中失去人数优势而被同化。还有一批成为湖北一带土家族的先民。
在川渝一带居民中,賨人的基因深深地隐藏在浩瀚的人海中,仅剩下不断出土的青铜器,印证着賨人那段永恒的辉煌。
华西都市报记者崔燃
賨秦汉时期,四川、湖南等地少数民族所缴的一种赋税。也指这些少数民族。